昂山素季:一个温婉而执着的女人
昂山素季与阿里斯的爱情和婚姻,建在家国情怀之上。恋爱时,素季在给阿里斯的信中曾写道:“我只有一个请求,如果国家和人民需要我,恳请帮助我让我为他们尽职”。当时,幸福中的阿里斯心里清楚,有一天命运会让索季在家与国之间作出艰难抉择。他承诺,“我永远不会站在你和你的国家之间。”
虽有理性的情感铺垫,20多年前,当这道重大的家国选择题真的出现在昂山素季面前时,她还是进入了十分痛苦的两难境地,阿里斯面对妻子的选国离家,兑现了他的承诺,体验了爱人分别的万般无奈。
曹雪芹在太幻虚境里虚设了一个人物,她的名字叫兼美,且不把兼美看成可卿的乳名,而理解成只有虚幻中才能出现的两全其美,如此说着,是否可以淡定地接受现实生活中有关美好的缺撼呢?
诚然,我们不曾想要把家国情怀分开过。
只是,人世间太多的事情不以人们意志去转移。
患难真情,舍身忘己,见义勇为……
人类心灵中有些东西是非常崇高的,它一直蛰伏在某个地方,只要一个契机将其点燃,迸发的是便是灿烂的生命火花。
一个温婉而执着的女人,毫不畏惧地把她最高报负给了她的国家。
身形纤秀、内心强大的昂山素季,生命里流淌着争取民族自由的热情,赋予政治以道德的内涵,有着对政治独特的感悟和广阔的心灵。20多年来,面对极权、暴力、软禁、言论控制, 昂山素季以她不变的从容,非暴力地,不懈地抗争,让缅甸军政府不寒而栗并视之为最大敌人。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却无法削弱她的政治意志。
政治不是我的兴趣,跟我也扯不上关系,似乎我也没有为人类解放奋斗终生的信念。尽管如此,当昂山素季平和地、隔着山水,隔着国度,为我打开一个政治空间时,我内心的某种意念还是被激活了,这样的政治空间没有理由不加入啊! 因为它的愿望是为国家、为人民争取更好的生活。
柴静说,湖南大学有个女孩给她写过一封信,说有一天自己去打水,边走边听她的节目,发现平时一个特别讨厌的女孩也在听,那一瞬,她忽然理解:原来每个人都有相似的部分。
无论西方东方,不管是否相识,还是有着不同地位和身份,我们都愿意为世界各国美好的明天集合在昂山素季非暴力抗争的政治空间里。
昂山素季的非暴力理念和甘地、曼德拉、哈维尔是一脉相承的。
甘地非暴力的政治与哲学思想,早在青春年少的素季生命中就埋下伏笔,那时,她在印度新德里学习,之后成长中的素季在她生命行文中,一直有着彼此照应。
在那些被软禁的日子里,想象着昂山素季会常常“穿越”时空,会见到圣雄甘地,“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是终究总是会失败,永远都是这样……。”
不过,政治的残酷和不择手段,往往让人们唯恐避之不及。
值得庆幸的是,昂山素季回国后的20多年,没有遭遇“纳粹”、“党卫军”和“奥斯维辛”这类非人性的法西斯,如是,她或许早已不明不白地死去了。这是归于极权主义对残酷程度的收敛,还是人类历史的进步抑或政治敌人内心道德的提醒?
1991年,诺奖委员会主席在昂山素季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的致辞中说:“暴力是它自己最难缠的敌人,不惧则是和它对抗最厉害的武器。为什么昂山素季能像甘地和她父亲一样成为人人折服的象征?她那令人感动的勇气是一个重要因素。”
不惧,令人感动的勇气!
那天,和王迪,一个只身来上海寻梦的80后女孩,在一茶一座,聊起喜欢的柴静。
自从听过柴静的演讲“认识的人,了解的事”,那平实的人事带来的感动,存于心。温家宝的“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这句话是长者、智者给予的教诲,很多人在感悟后受益。
执着,才是我们应该在乎的。
今天,我们被昂山素季打动的不正是她执着的勇气和执着的信念吗!
然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她是不是太过于坚强了?是她用优雅的举止来掩盖她的思念和悲苦,从而不让“亲者痛、仇者快”吗?还是“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俗语指导了她的行为?
我的胡思乱想不着边际,我所站的这个位置,只能够仰视她。
她的家族背景、教育背景、学识文化,个人修养在她的国度成为民主领袖是理所当然的,而最近一部以她为原型的传记电影《昂山素季》在世界公映,她被推上全球偶像的高度也是众望所归的。
读过艾略特的小说《米德尔马契》,小说描述了多萝西娅灾难性的婚姻和她理想的破灭,以及医生利德盖特失败的婚姻和事业,通过细节和心理描写,表达出人物一系列悲剧都是由社会造成这一主题。
昂山素季对采访她的一位记者谈起了这部小说,她说,“利德盖特对妻子感到失望,担心自己无法再好好爱她。我当时还很困惑,难道他不更应该担心妻子不爱他才是吗?……后来我理解了他,如果他不再爱自己的妻子,他就被生活打败了。”
每一位认真的读者都会伴随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去读一部作品。
昂山素季,她的境界、她的“非暴力”、她的爱也体现在她的读书心得里。
1995年,昂山素季的丈夫和孩子来到仰光和她有过一次短暂的见面,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聚。
作为女人最大的遗憾,昂山素季认为没能和她的两个儿子亲密地生活在一起。
1999年,阿里斯被检查出癌症晚期,阿里斯有请求来缅甸,没有获准。或许缅甸当政希望素季自己提出去英国,正好可以驱走这个麻烦的女人,只是素季不想让敌人目的得呈。
在阿里斯最后的日子里,夫妻俩只能在电话里倾诉思念,即使电话一再被人掐断,他们也保持断续的通话。温暖彼此,传递爱的心声。
写到这,我已经认识到,当初昂山索季“选择国家”只是选择了一种形式,她从没有放弃过她的小家情怀。山高水远,阻隔不了他们夫妇间的情深意长;软禁控制,禁控不了亲情融融的精神家园。与通常女人一样,昂山索季心底最温柔的一处属于她的爱人和孩子。
当昂山素季意识到此生再也无法与阿里斯相见时,有一天,她穿上了阿里斯最喜爱颜色的衣服,头上戴着玫瑰花,去了英国使馆。在那里她录制了一段与丈夫告别的视频,她说,“阿里斯,你对我的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确信,内心强大者的背后一定有爱在支撑。
这段视频后来被偷偷带到牛津时,阿里斯已经离开人世二天了,他没有看到昂山素季的视频,但他在天堂一定有妻子的爱相伴。
一个集家国情怀于心的女人,在多年被软禁的日子里,昂山索季的生活非常规律。晨起,冥想禅修,听广播,弹钢琴,做家务,下午用来读书。也当她面壁十几年后的破壁了,她以慈悲的情怀、坚定的目光,再次来到民众中间,更加努力地为实现国家的民主、人民的自由而奔走。
虽有理性的情感铺垫,20多年前,当这道重大的家国选择题真的出现在昂山素季面前时,她还是进入了十分痛苦的两难境地,阿里斯面对妻子的选国离家,兑现了他的承诺,体验了爱人分别的万般无奈。
曹雪芹在太幻虚境里虚设了一个人物,她的名字叫兼美,且不把兼美看成可卿的乳名,而理解成只有虚幻中才能出现的两全其美,如此说着,是否可以淡定地接受现实生活中有关美好的缺撼呢?
诚然,我们不曾想要把家国情怀分开过。
只是,人世间太多的事情不以人们意志去转移。
患难真情,舍身忘己,见义勇为……
人类心灵中有些东西是非常崇高的,它一直蛰伏在某个地方,只要一个契机将其点燃,迸发的是便是灿烂的生命火花。
一个温婉而执着的女人,毫不畏惧地把她最高报负给了她的国家。
身形纤秀、内心强大的昂山素季,生命里流淌着争取民族自由的热情,赋予政治以道德的内涵,有着对政治独特的感悟和广阔的心灵。20多年来,面对极权、暴力、软禁、言论控制, 昂山素季以她不变的从容,非暴力地,不懈地抗争,让缅甸军政府不寒而栗并视之为最大敌人。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却无法削弱她的政治意志。
政治不是我的兴趣,跟我也扯不上关系,似乎我也没有为人类解放奋斗终生的信念。尽管如此,当昂山素季平和地、隔着山水,隔着国度,为我打开一个政治空间时,我内心的某种意念还是被激活了,这样的政治空间没有理由不加入啊! 因为它的愿望是为国家、为人民争取更好的生活。
柴静说,湖南大学有个女孩给她写过一封信,说有一天自己去打水,边走边听她的节目,发现平时一个特别讨厌的女孩也在听,那一瞬,她忽然理解:原来每个人都有相似的部分。
无论西方东方,不管是否相识,还是有着不同地位和身份,我们都愿意为世界各国美好的明天集合在昂山素季非暴力抗争的政治空间里。
昂山素季的非暴力理念和甘地、曼德拉、哈维尔是一脉相承的。
甘地非暴力的政治与哲学思想,早在青春年少的素季生命中就埋下伏笔,那时,她在印度新德里学习,之后成长中的素季在她生命行文中,一直有着彼此照应。
在那些被软禁的日子里,想象着昂山素季会常常“穿越”时空,会见到圣雄甘地,“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是终究总是会失败,永远都是这样……。”
不过,政治的残酷和不择手段,往往让人们唯恐避之不及。
值得庆幸的是,昂山素季回国后的20多年,没有遭遇“纳粹”、“党卫军”和“奥斯维辛”这类非人性的法西斯,如是,她或许早已不明不白地死去了。这是归于极权主义对残酷程度的收敛,还是人类历史的进步抑或政治敌人内心道德的提醒?
1991年,诺奖委员会主席在昂山素季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的致辞中说:“暴力是它自己最难缠的敌人,不惧则是和它对抗最厉害的武器。为什么昂山素季能像甘地和她父亲一样成为人人折服的象征?她那令人感动的勇气是一个重要因素。”
不惧,令人感动的勇气!
那天,和王迪,一个只身来上海寻梦的80后女孩,在一茶一座,聊起喜欢的柴静。
自从听过柴静的演讲“认识的人,了解的事”,那平实的人事带来的感动,存于心。温家宝的“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这句话是长者、智者给予的教诲,很多人在感悟后受益。
执着,才是我们应该在乎的。
今天,我们被昂山素季打动的不正是她执着的勇气和执着的信念吗!
然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她是不是太过于坚强了?是她用优雅的举止来掩盖她的思念和悲苦,从而不让“亲者痛、仇者快”吗?还是“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俗语指导了她的行为?
我的胡思乱想不着边际,我所站的这个位置,只能够仰视她。
她的家族背景、教育背景、学识文化,个人修养在她的国度成为民主领袖是理所当然的,而最近一部以她为原型的传记电影《昂山素季》在世界公映,她被推上全球偶像的高度也是众望所归的。
读过艾略特的小说《米德尔马契》,小说描述了多萝西娅灾难性的婚姻和她理想的破灭,以及医生利德盖特失败的婚姻和事业,通过细节和心理描写,表达出人物一系列悲剧都是由社会造成这一主题。
昂山素季对采访她的一位记者谈起了这部小说,她说,“利德盖特对妻子感到失望,担心自己无法再好好爱她。我当时还很困惑,难道他不更应该担心妻子不爱他才是吗?……后来我理解了他,如果他不再爱自己的妻子,他就被生活打败了。”
每一位认真的读者都会伴随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去读一部作品。
昂山素季,她的境界、她的“非暴力”、她的爱也体现在她的读书心得里。
1995年,昂山素季的丈夫和孩子来到仰光和她有过一次短暂的见面,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聚。
作为女人最大的遗憾,昂山素季认为没能和她的两个儿子亲密地生活在一起。
1999年,阿里斯被检查出癌症晚期,阿里斯有请求来缅甸,没有获准。或许缅甸当政希望素季自己提出去英国,正好可以驱走这个麻烦的女人,只是素季不想让敌人目的得呈。
在阿里斯最后的日子里,夫妻俩只能在电话里倾诉思念,即使电话一再被人掐断,他们也保持断续的通话。温暖彼此,传递爱的心声。
写到这,我已经认识到,当初昂山索季“选择国家”只是选择了一种形式,她从没有放弃过她的小家情怀。山高水远,阻隔不了他们夫妇间的情深意长;软禁控制,禁控不了亲情融融的精神家园。与通常女人一样,昂山索季心底最温柔的一处属于她的爱人和孩子。
当昂山素季意识到此生再也无法与阿里斯相见时,有一天,她穿上了阿里斯最喜爱颜色的衣服,头上戴着玫瑰花,去了英国使馆。在那里她录制了一段与丈夫告别的视频,她说,“阿里斯,你对我的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确信,内心强大者的背后一定有爱在支撑。
这段视频后来被偷偷带到牛津时,阿里斯已经离开人世二天了,他没有看到昂山素季的视频,但他在天堂一定有妻子的爱相伴。
一个集家国情怀于心的女人,在多年被软禁的日子里,昂山索季的生活非常规律。晨起,冥想禅修,听广播,弹钢琴,做家务,下午用来读书。也当她面壁十几年后的破壁了,她以慈悲的情怀、坚定的目光,再次来到民众中间,更加努力地为实现国家的民主、人民的自由而奔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